close

最近S.H.E.的新歌「中國話」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
也有人將其改編成「台灣話」。

我不清楚「中國話」作詞者的動機、
不清楚S.H.E.選這首歌的目的、
也不清楚「台灣話」改編者的思考模式。
我只知道,無論是「中國話」或「台灣話」,
我看了歌詞後都很憂心。



先談談「中國話」吧。

中國話
演唱:S.H.E.
專輯:PLAY 歌曲:中國話
作詞:鄭楠,施人誠 作曲:鄭楠

倫敦瑪莉蓮 買了件旗袍送媽媽
莫斯科的夫司基 愛上牛肉麵疙瘩
各種顏色的皮膚 各種顏色的頭髮
嘴裡唸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
這幾年換他們捲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聰明的中國人 好優美的中國話

扁擔寬 板凳長
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
扁擔偏要綁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讓扁擔綁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擔寬還是板凳長

哥哥弟弟坡前坐
坡上臥著一隻鵝
坡下流著一條河
哥哥說 寬寬的河
弟弟說 白白的鵝
鵝要過河 河要渡鵝
不知是那鵝過河
還是河渡鵝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紐約蘇珊娜 開了間禪風Lounge Bar
柏林來的沃夫岡 拿胡琴配著電吉他
各種顏色的皮膚 各種顏色的頭髮
嘴裡唸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

有個小孩叫小杜
上街打醋又買布
買了布 打了醋
回頭看見鷹抓兔
放下布 擱下醋
上前去追鷹和兔
飛了鷹 跑了兔
灑了醋 濕了布

嘴說腿 腿說嘴
嘴說腿 愛跑腿
腿說嘴 愛賣嘴
光動嘴 不動腿
光動腿 不動嘴
不如不長腿和嘴
到底是那嘴說腿 還是腿說嘴

這首歌的歌詞,有很多我不苟同的地方。
首先是捲舌的部份。北京腔的漢語的確有很多捲舌音,
台灣過去也是,但最近已經很少聽到清楚捲舌的「ㄓ、ㄔ、ㄕ、ㄖ」了,
大多數台灣人在發這些音時,都只稍微捲一下、甚至根本沒捲舌。
如果台灣人仍有清楚的捲舌音,
在聽到「連爺爺,您回來啦」時,就應該不會笑出聲來。

第二,平上去入是有問題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是晚近才發展出來的語言,
在漢語中,已經沒有入聲了,
就我有限的了解,我只知道閩南語和粵語仍保有入聲,漢語是沒有的。
當然,「平上去入」是習慣用法,但在「中國話」歌頌漢語的情形下,
只像是為了凸顯其「聰明」和「優美」。

第三,就是「聰明」和「優美」。
對語言學有基本認識的人都清楚,各語言是沒有好壞、優劣之分的,
每個語言都是平等的,人們之所以會認為漢語聰明、優美,
或是所謂的「法文聽起來好浪漫」、「講台語很沒水準」、「廣東話很吵」,
其實都是價值判斷或某種意識形態下的產物。

第四,我們現在用的漢語,並非孔夫子的話。
這首歌搬出孔子,除了孔子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外,
更像是為了拉抬其語言的地位。
諷刺的是,孔子說的話,現在可能沒人聽的懂,
在孔子的年代,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根本尚未成型,
上古、中古漢語更與現代漢語有極大的差異。
而且,孔子那時候,也還沒有現在的「中國」觀念,
國與國之間比較像是城邦的關係,孔子在政治上也不得志,
他的母語,不可能代表魯國,更不可能代表中國。

------

再來談談改編的「台灣話」吧。
這個版本會那麼快就出現,可看出有部份台灣人無法完全認同「中國話」。
但「台灣話」仍是有問題的。

台灣話
改編詞:WEWE 編曲/演唱:JC

大箍呆炒韭菜 燒燒一碗來 冷冷阮無愛 到今嘛你才知

倫敦瑪莉蓮 買了檳榔送爸爸 莫斯科的夫司基 愛上臭豆腐和燒肉粽
各種顏色的皮膚 各種顏色的頭髮 嘴裡唸的說的開始流行台灣話
(白鷺鷥 車糞箕 車到溪仔墘 跋一倒 抾著一先錢)

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
這幾年換他們打開嘴巴學四聲八調的變化
河洛客家原住民 好聰明的台灣人 好優美的台灣話
(白鷺鷥 車糞箕 車到溪仔墘 跋一倒 抾著一先錢)

西北雨直直落 鯽仔魚賣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 媒人婆土虱嫂
日頭暗找無路 趕緊來火金姑 做好心來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國語:全世界都在學台灣話 台灣人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台語:全世界都在講台灣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嗨呀嗨呀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嗨呀喝嗨呀)

紐約蘇珊娜 愛去媽祖廟進香 柏林來的沃夫岡 拿嗩吶配電吉他
各種顏色的皮膚 各種顏色的頭髮 嘴裡唸的說的開始流行台灣話
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
這幾年換他們打開嘴巴學四聲八調的變化
河洛客家原住民 好聰明的台灣人 好優美的台灣話
(天黑黑 要落雨 阿公仔夯鋤頭仔要掘芋
掘啊掘 掘啊掘 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阿公仔要煮鹹 阿媽仔要煮汫
二個相拍弄破鼎 弄破鼎 咿呀嘿都啷噹叱噹嗆
哇哈哈 哇哈哈

草螟弄雞公 雞公披搏跳

國語:全世界都在學台灣話 台灣人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台語:全世界都在講台灣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打馬膠 粘著跤 叫阿爸 買豬跤 豬跤箍仔滾爛爛 飫鬼囡仔 流喙涎)

燒肉粽 燒肉粽 賣燒肉粽

國語:全世界都在學台灣話 台灣人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台語:全世界都在講台灣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唐山過台灣 無半點錢 剎猛打拼 耕山耕田
咬薑啜醋幾十年 毋識埋怨)

國語:全世界都在學台灣話 台灣人的話 越來越國際化
台語:全世界都在講台灣話 我們說的話 讓世界都認真聽話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嗨呀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依呀嘿 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嗨呀喝嗨呀

首先,「台灣話」這個版本有個優點是,
它沒有將「台灣話」等同於「台灣閩南語」,
而是包含了客語和其他原住民語言,
說它是優點,因為除了閩南裔台灣人,很多人對「台灣話」或「台語」很感冒,
認為閩南語不該霸佔「台灣話」。
但是,這首「台灣話」看樣子是沒有包括台灣漢語的,這樣又有矛盾之處,
如果閩南語、客語、各原住民語言都是台灣話,為何要排除台灣漢語?
另外,「河洛」這個詞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有些人說閩南語是隋唐時代河洛地區的語言,
但其實,閩南語的源頭是古越語,
後來雖然加進了漢語的成份,形成了文讀音,
但在發音和文法上,仍有別於隋唐時代河洛地區的語言,
而且其傳入的時間和影響也有爭議,
這個部份很複雜,在此點到為止。
重點在於,將閩南語稱為「河洛語」的提倡者,
是受到漢語獨大的洗腦,想拉高閩南語的文化地位所使用的手法,
而將其稱為「河洛語」的一般老百姓,一部份是因為無知,就跟著使用,
一部份也和那些學者一樣,因為國民黨語言教育的「成功」,由自卑轉自大。

第二,「聰明」和「優美」犯了和「中國話」一樣的錯,
雖然說它只是改編自「中國話」,
改編者一樣沒有意識到其錯誤。

第三,台灣人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台灣話」明顯是要和「中國話」作對比,
從其歌詞判斷,也很難看出其所謂的台灣話有包含台灣漢語,
去除台灣漢語的台灣話有全世界都在學嗎?
即使將台灣漢語納入,也沒有很多外國人在學台灣漢語,
外國人學的大多是中國使用的簡體中文,而非台灣的正體中文,
簡體和正體之間的差距,除了文字和腔調,還包括一些詞語運用的不同。
以台灣為主要市場的S.H.E.看似在歌頌自己的語言,
但他們和大多數台灣人所使用的漢語並非歌詞中描繪的中國話。

第四,「那奴灣多依呀那呀喝依呀嘿」。
我不知道這是哪一族的語言,但無論是哪一族,
都可看出這首「台灣話」仍然不夠多元,
它的原住民語只有一種,
可看出有部份台灣人仍將各族原住民簡化,
雖然知道有10幾族(有的人甚至還停留在9族的觀念),
但仍常常忽視他們之間語言、文化的差異。
實際上,光是語言的部份,就有很大的差異
南島語言有10大語系,而其中9種只在台灣找的到
也就是說,這些原住民語言的差異是大到各自屬於獨立的語系,
其差異性遠大於台灣漢語、閩南語、客語之間的差異。

------

以上就是我心寒的原因,
雖然說作詞者和大多數台灣人,可能只是覺得好玩、有趣,
但歌詞背後的議題是很嚴肅的。
這些錯,也不能怪誰,或許有人會怪國民黨政府,
國民黨政府確實要負部份責任,
但國民黨政府會有「中國、漢語獨大」的觀念,
其實是受到文化、社會化的影響。
重點不在於誰有錯、誰認錯,
而是在於人們何時才能自覺,何時才能意識到觀念洗腦的事實及可怕,
站在任何一方猛烈批評另一方,
犯了critical thinking的謬誤,有些人甚至一點也不critical,只是盲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haihiok 的頭像
    khaihiok

    khaihiok's blog

    khaihi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